当干部,不可忘记这七条常识

管理员 | 2017-04-25  阅读:2857

所谓常识,是指一般人所应当具备并且应当了解掌握的知识。它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,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和根脉,是人的知识结构中最为基本的东西,小常识往往蕴含着大智慧。鲁迅先生曾说过:“世间的事,只消常识,便得了然。”换句话说,也就是常识比知识更重要。它告诉我们哪些事能做,哪些事不能做,以及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。但常识往往因其“平常”而容易被人忽视、淡忘,一些领导干部还因为缺乏常识闹出不少笑话,不仅降低了自身威信和领导力,而且常常会因此造成决策错误危及百姓利益、损害政府形象、影响党的事业。也就是说,领导工作无论情况如何变化,按常识来做就不会太离谱,尤其是以下所列举的这些常识是须臾不可忘却的。

 

  得道多助、失道寡助

  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出自《孟子》,指的是站在正义、仁义一方,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;而违背道义、仁义,则将陷于孤立。那么,什么是道?通俗来说,就是天道法则和自然规律。万物皆有道,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,河流不依水道去走,很可能会泛滥成灾;行星不依轨道运行,就会与其它星体相撞;领导干部不依法依规行事,则有可能违法乱纪,受到处分。

  对领导干部而言,“道”不仅是立身之本、为官之基,而且是治世之策。领导干部“得道”,就有人格魅力和威望,如夏日之荫、冬日之炉,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,就会得到组织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;相反,如果“失道”,就会被群众鄙视,得不到拥护和支持,甚至众叛亲离,人人得而唾之、弃之、诛之。那么,如何才能“得道”而不“失道”呢?首先要“明道”。共产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,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,第一职责便是为党工作,想问题、办事情的出发点、落脚点都在于此。要汲取中华民族传承之“道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;汲取理想信念和纪律规矩之“道”,切实把好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总开关;汲取修身养性之“道”,养成和保持优良的思想作风、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。其次要“守道”。恪守本分,坚守道德规范,不忘初心,孜孜以求,虽九死而其犹未悔。以信念、人格、实干立身,常存敬畏之心,敬畏自然、敬畏权力、敬畏法纪、敬畏历史、敬畏人民,练就一副“金刚不坏之身”,才能得到百姓的真正拥护和爱戴,才能行稳而致远。再次要“弘道”。正所谓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”,领导干部的角色地位特殊,一举一动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,应当主动作出示范和表率,靠真理的力量、思想的力量、人格的力量感染人、带动人,更要向社会各阶层弘扬正道,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。

 

  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

  断,就是决断、果断,就是面对情况问题能够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。事实告诉我们,机会总是稍纵即逝,可供我们选择的时间并不多,瞻前顾后、优柔寡断,往往会错失良机,甚至贻害无穷。也就是说,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楚汉相争期间,项羽当断不断,多次错失取胜的机会,最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,以致自刎乌江。解放战争期间,毛泽东同志果断作出“将革命进行到底”的决定,号召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,最终建立了新中国。世上没有后悔药,对领导干部来说,决断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,优柔寡断、患得患失、当断不断,不仅自己难以成长,更会影响到本地本单位的发展。

  遇事沉着冷静,果断作出决策,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,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。当主客观条件成熟时,要敢断他人所不敢断,迅速作出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,千万不能患上“选择困难症”。果断决策要知形识势。“形”是已经出现了的事实,“势”是未出现但将要出现的“形”。领导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形势,把握大局大势,大局清,方向明;方向明,决断就快。既要对过去有全面历史辩证的了解,又要对当下有清醒深刻的认识,还要对未来有客观科学的预见,只有这样,作出的决断才不至于“南辕北辙”。果断决策要“兼听则明”。果断不是武断更不是专断,不能以威势妄断是非、以权势独断独行、凭主观作判断、盲目自信、刚愎自用、搞“一言堂”。科学有效的决断需要建立在调查研究、听取多方意见、汇集众人智慧上,然后才是敢于拍板、果断拍板。果断决策要敢于担责。职务就是责任,作出了决策就要敢于负责。面对决策失误,领导必须敢于承担责任,知过能改,及时修正偏差,汲取教训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,做到当机立断、敢于决断、善于决断。

 

  世上唯一不变的是“变化”

 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:“变者,天下之公理也”。唯物辩证法认为,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、变化和发展之中,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。时代在变、形势在变、万事万物都在变,各种新名词、新事物、新情况、新问题层出不穷,令人目不暇接,可以说“变”贯穿一切,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“变化”。毫无疑问,领导工作也是一样,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新任务、新问题、新矛盾的出现,旧的问题解决了,新的问题又出现,如此往复,在不断地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中推进和提升工作。倘若因循守旧,墨守成规,面对变化无动于衷,就会错失解决问题和发展的机遇。

  面对纷繁复杂的种种变化,领导干部惟有与时俱进、创新发展,才能跟得上时代,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抛弃和淘汰。要敏于知变。发展是一个未来的“势”逐步变成当前的“形”的过程,要不断提高预测变化的能力,见微知著、未雨绸缪,当情势有变时,才能迅速反应,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变化。要善于应变。日常工作中,要深入调研,摸清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,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,要保持头脑清醒、立场坚定,审时度势、处变不惊,妥善面对变化、处理矛盾。如果领导干部遇事慌张、六神无主、乱了分寸,干部群众必然阵脚大乱、斗志全无。要主动求变。既然变化不可避免,一味等待不如主动出击。要避免“小富即安、小进则满”的思想,勇于冲破陈腐观念的羁绊,敢于破除过时体制的束缚,闯出新路子、干出新事业。

 

 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

  预就是事先做好计划或准备。不论从事什么工作,事先有准备,就有成功的可能性,不然就有失败的必然性。所以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我们常说的“不打无准备之战”也就是这个意思。虽说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,但有计划总比没计划强,事先有计划和准备,提前做好预案,才能胸有成竹,不慌不乱。如果一味抱着“船到桥头自然直,车到山前必有路”的想法,以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忧”的态度应付工作,就必定会手忙脚乱,无从下手,甚至像无头的苍蝇,四处乱撞。

  一个成功的人,不是成功于他成功的时候,而是成功于他平时所做的充分准备与积累。机遇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。可以这么说,没有计划和准备,就意味着正在计划和准备失败。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,具有很强的理论性、实践性,想问题、办事情不能靠拍脑袋临时起意,也不能“脚踩西瓜皮,滑到哪里算哪里”,而是要有备有方。要吃透两头、摸清家底。既要吃透“上头”,认真领会上级的决策部署,使制定的计划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;又要吃透“下头”,全面了解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、长短利弊,确保信息对称,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认认真真地做好“结合”这篇文章。要长计划、短安排。凡事应量力而行,又要尽力而为。制定高低适当、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,并明确计划的具体事项。同时,要根据长远计划做好短期安排,每天做什么要提前安排好,尽可能做到日清月结,并通过完成每天的目标来达成长远的计划。要把握机会、及时行动。若不能适时抓住机会,前面所有的“预”就都白费了。所有的“预”都是为了实现目标、推动工作,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把握机会。也只有抓住了机会、利用好机会,才能出新出彩、取得成功,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。即便是面对充满危机的事情,也应冷静应对,善于在“危”中寻求“机”,转危为安、转危为机。

 

  天上不会掉馅饼

  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。就算天上真的掉下了所谓的“馅饼”,那在地上等着你的,也一定是陷阱。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却不明白这个道理,抱着“等靠要”的思想不放,面临机遇消极被动,面对困难畏难退缩,妄想守株待兔、吃免费的午餐。殊不知,幸福不会从天降,天助自助之人,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,前途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。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,靠的是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、洒热血,流血牺牲打下来的;靠的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苦、不怕累,艰苦奋斗拼出来的、干出来的。无论是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、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、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,还是铁人精神、航天精神,都在阐述着只有脚踏实地、奋发有为才能创造幸福生活这条真理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: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。”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,不干,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。要积极主动干。苦熬不如苦干,等不是办法,干才有希望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树立不发展是倒退、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理念,主动作为、积极作为,扎实干事创业。要脚踏实地干。出实策、鼓实劲、办实事,咬定青山不放松,求真务实,真抓实干,每一项措施都想深想细想透,每一个环节都把控到位,每一个成效都要看得见摸得着,不图虚名、不务虚功。要讲究方法干。善于审时度势、抢抓机遇、统揽全局,学会“弹钢琴”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抓主要矛盾、抓关键、抓要害、抓难点,在不断发现问题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进步、建功立业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硬道理!

 

  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

  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是陈毅同志的一句诗,旨在告诫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,不该拿的不拿、不该收的不收,当好人民公仆,否则“党和人民在监督,万目睽睽难逃脱”。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现在还不收手、不收敛,走进“人见利而不见害,鱼见食而不见钩”的陷阱,在“月黑风高无人见”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,在老板朋友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”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,在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的狭隘观念中滥用权力、任性谋私,最终都不得不吞下自酿的苦果。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,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侥幸是不幸的开始。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,触碰法律底线迟早会被法律追究。

 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清楚,在组织和人民面前自己始终都是渺小的。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心存敬畏,始终保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的警醒,严守底线,心存戒惧。首先要做到己廉。身为党员领导干部,首要的是当好公仆、为民服务,严守纪律规矩,时刻不忘贪欲之害,以“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”的态度对待身外之物,耐得住清贫,守得住寂寞,出淤泥而不染,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。其次要带动他廉。履行好“一岗双责”,工作职责和掌握的权力管到哪里,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就延伸到哪里,管好身边亲属、下属,要有反“围猎”、反“捧杀”的意识和本事,不成为“围猎”“捧杀”的对象。不能认为大家看不到就漠视道德底线,不能看到别人过上了奢侈生活就心理失衡,更不能看到别人贪污受贿还去相互攀比。最后要形成共廉。领导干部廉洁从政,本身就是一种要求和导向,要形成一级带一级、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,使秉公用权、清廉自守蔚然成风,把权力自觉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,引领和带动党员、群众维护公平正义,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
 

  权力是把双刃剑

  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,也有坏的一面,既有利,也有弊,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。权力也是一样,它是把双刃剑,可以成就人,也可以毁灭人,如何使用至关重要。权力被善用,它就是天使,是掌权者发挥才智的平台,用之于民善莫大焉,可以为民服务、造福百姓;权力被滥用,它就是恶魔,是掌权者为所欲为的工具,用之于己贻害无穷、毁灭自己、祸国殃民。

  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多大的权力,就会面临多大的诱惑,也就有条件犯下多大的错误。能否用好权力,核心就在于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权力。要公正用权。公平正义是权力使用的根本标准,权力是国之公器,姓“公”不姓“私”,领导干部要把权力当责任,对党负责,对国家和人民负责,心底无私,秉公办事,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公道正派,摒弃特权思想。要依法用权。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党纪国法与道德的约束,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,给权力运行划红线、布雷区,始终做到“法无授权不可为”。要为民用权。始终牢记自己的本分,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,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,为政不移公仆之心,用权不谋一己之私,“宁使一家哭,不让一路哭”,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方向,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。要在监督下用权。任何情况下有权都不可任性,要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、戒惧之意,坚持在阳光下行使权力,把权力的运行放到班子、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,让权力真正回归到其公器的本质上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