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如何辨别校园毒贷款

管理员 | 2016-10-20  阅读:8035

   校园贷款往往依托合法的借贷平台,以“熟人借贷”“放款快”“额度高”“门槛低”“低利率”“手续简单”“还款政策宽松”等为诱饵,引诱大学生主动提出贷款要求,私下与大学生约定贷款手续、利率、还款方式等贷款约定,部分关键地方含糊其辞,大学生往往不能预见其中暗藏的陷阱而深受其害,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   一、典型案例
   案例一:郑旭(化名),男,21岁,河南某大学大二学生。郑旭因迷恋足彩,从2015年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,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,欠下60多万元巨债,无力偿还,于2016年3月9日晚在山东青岛的一宾馆8楼跳楼自杀。
   案例二:武汉某学院2010级学生王军(化名),从2011年开始与不良社会青年“打成一片”,学会了高消费和赌博,钱不够用就找同学借、向高利贷公司借,先后找同学借款近2万元,向高利贷公司借款3万余元。2012年上半年,高利贷公司使用各种手段逼迫王军还款,王军父亲于2012年10月份通过东拼西凑的近10万元还清了高利贷公司的本息,并向借款的同学立下借款单据。王军的行为导致自身和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。
   案例三:武汉某高校学生彭某,于2015年开始通过网络贷款公司先后贷款近10万元,2016年3月在校外非正常死亡。
   案例四:河北某高校学生李某,于2016年2月份开始先后在“趣分期”、“优分期”、“99分期”、 “名校贷”、“人人分期”、 “分期乐”、“湖北消费”、“爱子贷”、“招联520”、“捷信”、“52校园”、“花儿朵朵”等12家公司借贷本金7万余元。当得知加上利息等费用,要还的钱已经翻倍的情况后,李某的家长于3月17日为其办理了退学手续。
   二、“小额贷”的危害性
   随着国家放开了民间金融市场,各种“贷款公司”逐渐壮大、活跃,向高校渗透势头迅猛。一些公司盯住高校大学生,抓住大学生人生观、消费观不成熟,爱攀比、想创业等心理,以眼花缭乱的名称,采取张贴小广告、报纸和网络宣传的方法,通过线上经下、招聘校园代理、同学间推荐等方式从事校园“小额贷”活动。一些大学生出于投资创业、购物、超前消费、参与赌博或网络赌博等目的,背着家长和学校向网贷公司、“小额贷”公司借贷,一旦逾期不还,就会背负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,导致失学、退学、自杀、非正常死亡等事件发生。
   1.损害学生身心健康,导致学生不能完成正常学业,影响学生人生发展。学生一旦从“小额贷”公司借贷,97%的学生影响学习,39%的学生会因此退学、失学、甚至走向极端,后果非常严重。
   2.导致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,幸福指数下降。在我国培养1名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孩子,要拿出一个家庭的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培养孩子,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本就不易,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知道这一现状,学会理解父母、尊重父母、孝敬父母,不应该为了一已之私加重父母不必要的负担。
   3.影响社会和学校稳定。从“小额贷”公司借贷的学生往往因债务压迫导致各种问题发生,甚至出现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,牵扯了学校和政府部门大量人力、物力、精力,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学校正常秩序。
同学们首先要学会辨识“校园毒贷款”。它们的特点是:借贷公司多为非法的民间组织,根本不具备发放贷款的资质和条件,属于非法经营组织,借贷公司以低息指标为幌子,后续变相收取费用,很多“校园毒贷款”打着低息贷款,甚至只收取手续费的幌子,变相收取各种费用,加重借款人的还款负担,借贷公司以无担保吸引学生,一旦发生贷款逾期,就以暴力威胁学生,鼓吹分期还款,期限长、额度低,其实总支付折合贷款年利率属于高利贷。
那么,同学们应该如何有效防范“校园毒贷款”呢?建议做到以下几点:
   一、在校大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,理性选择消费方式。理性选择是培育正确金融行为方式的关键,无论是日常生活消费还是理财管理,都离不开“理性”二字。
   二、要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。大学生应当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,既可以满足自身的贷款需求,又可以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。
   三、不参与、不宣传“校园贷”违规违法活动。大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的金融知识,不参与、不宣传任何“校园贷”违规违法活动,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,参与到打击“校园毒贷款”的行动中来。